close

  新華網北京7月27日電 7月28日出版的經濟日賣屋報將刊發鐘經文的署名文章《論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》。
  文章指出microSD,當前,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,出現了明顯不同於以往的許多特征,不僅表現為經濟增速的放緩,更表現為增長動力的轉換、經濟結構的再平衡,面臨著複雜的系統轉型,也意味著改革開放進入一個全新階段。在這樣的重大關口,如何遵循經濟發展規律,深刻認識新趨勢,主動適應新變化,積極抓住新機遇,在穩增長、調結構中尋找發展平衡點、選準改革突破口、牢牢把握主動權,實現“新常態”下長期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,尤為重要。
  文章說,2003年至2007年,我國經濟年均增長11.6%,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長9.6%,2012年至2013年都是7.7%,今年上半年是7.4%,從中可以清楚看到經濟由高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。從經濟發展客觀規律來看,比較好的情況是增長速度大體反映了潛在增長率,而近幾年我國人口結構發生變化,工資成本上升,儲蓄率、投資率下降,潛在增長率下降是個不爭的事實。從歷史上看,潛在增長率自然回落,經濟從高速增長期向中高速平穩增長期過渡,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的普遍走向,具有規律性和必然性。當前,世界經濟長期結構性調整、新一輪產業變革融合與我國經濟增長階段性轉換相互疊加,在這樣一個發展階段,如果繼續追求過快的增長速度,甚至microSD不惜用政策“推高”,不僅違背經濟規律,而且會加劇已有矛盾、帶來諸多風險,造成經濟的進一步不平衡、不協調和不可持續。
  文章說,前不久,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,我們要增強信心,褐藻糖膠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,適應新常態,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。”以新常態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的特征,並將之上升到戰略高度,表明中央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變化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,正在對宏觀政策的選擇、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產生方向性、決定性的重大影響。
  文章指出,新常態之“新”,意味著不同以往;新常態之“常”,意味著相對穩定,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適宜、結構優化、社會和諧;轉入新常態,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經或即將發生諸多重大轉變,經濟增長將與過去30多年10%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別,與傳統的不平衡、不協調、不可持續的粗放增長模式基本告別。因此,新常態絕不只是增速降了幾個百分點,轉向“新常態”也不會只是一年兩年的調整。認識不到新常態下的新趨勢、新特竹北買屋征、新動力,不僅難以適應新常態,更難以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。
  文章認為,綜合國際經驗和我國現實情況看,在增長階段轉換時期,經濟的最大特點是速度“下臺階”、效益“上臺階”;新常態下的明顯特征是增長動力實現轉換,經濟結構實現再平衡。突出表現為:一,生產結構中的農業和製造業比重明顯下降,服務業比重明顯上升,服務業取代工業成為經濟增長主要動力;二,需求結構中的投資率明顯下降,消費率明顯上升,消費成為需求增長的主體;三,收入結構中的企業收入占比明顯下降,居民收入占比明顯上升;四,動力結構中的人力、資源粗放投入明顯下降,技術進步和創新成為決定成敗的“勝負手”。在這些升升降降之中,先進生產力將不斷產生和擴張,落後生產力將不斷萎縮和退出,既能涌現一系列新的增長點,形成新的增長動力,也要使一些行業付出代價、傷筋動骨。
  文章強調,面對新常態,首要的在於搶抓機遇。現在我們擁有城鎮化的廣闊空間、“四化”融合的巨大動力、消費升級的龐大市場、技術創新的突飛猛進,還有遠未得到充分發揮的資本潛力、勞動力潛力、土地潛力等等。讓這些潛力源源不斷地煥發出來,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,用“改革紅利”贏得“人才紅利”、“創新紅利”的新機遇。
  面對新常態,我們還要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,創建新的競爭優勢,積极參与全球經濟治理,用“開放紅利”穩固“全球化紅利”,以互利共贏、多元平衡、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在激烈的國際經貿格局變化中爭取主動。
  面對新常態,如果我們跟得上時代步伐,繼續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,就能夠抓住機遇,實現新一輪的創新大發展;如果因循守舊、止步不前,就會處於被動境地和淘汰行列。我們要把對新趨勢、新時代和新機遇的把握,同本地區、本部門和本單位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,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謀劃新的發展。
  文章指出,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全面進入一個新的階段。在支撐長期高速增長的人口紅利、土地紅利等日漸式微時,我們唯一的出路仍然是改革不停頓、開放不止步,繼續向深化改革、擴大開放要動力,以改革開放紅利開啟一個提質、增效、升級的經濟發展新階段。面對緊迫的任務,更要膽大心細,找準改革突破口,讓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,抓住“牽一發而動全身”的領域和環節,力求“一子落”,激發“全盤活”。
(編輯:SN06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jvhebujuy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